【】 [轉貼][記錄] 89.02 雪○聖記行(鬍子)

作者: hoby.bbs@bbs.ntnu.edu.tw
標題: 89.02  鬍子  雪○聖記行
時間: Sat Aug  2 22:01:01 2003

作者: sometimes (入土為安) 看板: mountain
標題: [轉錄] 雪o聖記行
時間: Fri Mar 10 01:35:06 2000

<轉載按>這個....好像該請個客吧....

※ [本篇轉錄自台大山版]

    ========================================================================= <
    作者  qzt (我就是qzt)                                      看板  MountainClub
    標題  雪聖稜      之一
    時間  Thu Mar  2 22:29:07 2000


    鬍子店裡

    「怎麼樣,你們玉山…..」
    「不去了」
    我帶著雪溝的幻燈片來還鬍子,早就料到會被這樣問。嘰哩
    咕嚕的說了姥姥在東埔看到的路況。

    「…….」一陣廢話後,終於忍不住開口「可以跟你去走聖稜
    線嗎?」

    昨天晚上從男三回來後,想著偷跑大濁南跟社上的爭議,覺
    得不如跟鬍子去走聖稜,這樣的個人行為,應該就沒什麼問
    題了。

    在出發前三天才加入,勢必就要偷跑。為了撇清關係,所以
    我只是"剛好碰到他們",也要一起走聖稜線。


    經典影印

    年初一的街頭已不像往常一樣冷清,不過大過年的就上山,
    還是讓家裡人有些不高興。

    影印店門口已經擺了幾個背包,居然都只有六七十升,還有
    五十升的中背包,我一百一十升的背包顯得特別突兀,實在
    很好奇大家是怎麼打包的,鬍子說要控制在二十公斤。想到
    雪訓背到三十,這實在是一大福音……


    武陵山莊

    塞了將近十個小時,終於到了武陵山莊,現在人真的都是不
    過年的。儘管下著毛毛細雨,夜裡的武陵絲毫沒有寒意,心
    想雪況勢必不樂觀。夜裡雨越下越大,鬍子在猶豫要不要穿
    雙重靴踢上去,穿雨鞋的我倒是不怎麼擔心,只是想到一下
    雨,雪大概又融了不少吧。

    早上被隔壁打包的聲音吵醒,雨已經沒在下了,不改本性的
    再賴一下。早餐是四包兩百七十克的乾燥米煮的稀飯,我首
    次見識到Primus鈦合金爐頭的威力,收起來只比香菸盒大一
    點。


    有池?池有?

    出發時,稱稱我的背包,大概是因為雙重靴還沒穿上,大概
    跟b勘差不多重,其他人是穿重型登山鞋配冰爪,鬍子則是
    穿一雙FILA球鞋,把雙重靴外掛。


    我走在隊伍最後,一方面幫鬍子看鞋子有沒有掉出來,另一
    方面也好劃清界限:-p。登山口在煙聲瀑布前五分鐘,立了一
    個路牌,上面寫著往大霸、池有、品田。之後的路一直陡上
    ,大概是因為剛從雪山下來,體力還算不錯,又背的比往常
    少,所以走沒多久,就變成我走在前面等大家。吃完中飯後
    ,追上了台中的郭水祥一行,覺得一路跟著人家走好像怪怪
    的,超過去又會離大家太遠,就挑了個遮陽的樹蔭小睡一會
    ,沒想到一睡就是半個小時。

    在池有山登山口碰到前隊下來的人,說上去只要十分鐘,不
    過雲霧已經起來,沒啥展望了。其他人興趣缺缺,我卻想以
    現在的爬山方式,大學爬四年山,大概還撿不到幾顆百岳,
    此時不撿更待何時?最後只有小邱、正琳、和我上去。基點
    旁的牌子上寫著"有池山(王羅府山),展望極佳",果然是三
    百六十度,一片霧茫茫(其實還看得到桃山)。


    新達營地

    新達山屋緊鄰著新達池而建,除了少了半邊屋頂,垃圾堆滿
    一角,牆上滿是厚臉皮山友的簽名外,其他都還算不錯。而
    新達池的水,除了略帶黃褐色,上面漂了偶爾還會動的東西
    外,也還算可以接受。

    酒足飯飽之後,照慣例免不了的是鬍子的精神訓話-__-,從
    技術登山的理念,講到玉山,講到K2遠征隊,講到登山的
    五重境界…….。體力比較差,經驗也比較不足的正琳終於不
    支倒地,只有我和阿達還跟鬍子聊得口沫橫飛。

    幸虧山屋只有半個屋頂,躺在另一半的屋簷下,還可以看到
    滿天星斗。

    「明天應該是個好天氣吧」
    「Zzz….」沒人理我


    ========================================================================= <
    作者  qzt (我就是qzt)                                      看板  MountainClub
    標題  雪聖稜     之二
    時間  Fri Mar  3 23:08:26 2000


    品田山

    過了山屋之後的新達草坡,終於出現了殘雪。進入森林後,地上積了一層薄雪
    ,有點小難走,由於懶得將雙重靴拿出來換,只好靠著雪杖步步為營。躲在樹
    蔭裡的品田池,池水表面全都結了冰,第一部踩上去的時候還怕怕的,怕一
    不小心就掉到池裡,一步一步走到池中央,膽子慢慢大了,開始在上面滑起冰
    來。不曉得是誰踩了上來,傳來一道碎裂聲,嚇得還踩在上面的人趕緊往外跑。
    再往前便是品田山之前的V形凹谷,看著陡直的的山谷,右邊是草木不生的碎
    石崩壁,左邊則直落七家灣溪,聖稜果然不是好惹的。年紀最小的正琳還不敢
    相信的問鬍子,真的是從這邊下嗎?我暗暗笑著,好戲還在後頭呢。為了避免
    落石,我們採用重裝分開下,等前面爬到對面上坡時,後面再開始下,其他人
    則是搶著跟聖稜和大小霸連峰照相。今天是全程展望最好的一天,積滿雪的兩
    個圈谷,大霸連峰,北一段,武陵農場,襯著藍天白雲顯得格外清晰。終於前
    面七個人都下去了,聽到鬍子一聲「阿宗,下來吧」我才從自我陶醉中醒過來。
    下去的時候,撿到了一張MAXIM繩子的產品說明書,心想是哪位仁兄背條新
    繩來,還把垃圾隨便亂丟。爬上對面的上坡,才看到綁了一條全新的繩子,覺
    得此位山友是熱心有餘,可惜公德心和知識稍嫌不足,不僅繩子的方向拉的
    不對,綁在樹上的繩結也打的雜亂無章,更糟的是,還隨手亂丟垃圾。

    品田山果然展望絕佳,登頂之後,聖稜全線盡收眼底:布秀蘭以北的巴紗拉雲、
    大小霸,往西南延伸的穆特勒布、雪北、雪主,只是風稍嫌大了些,我才一把
    背包打開,睡墊就被吹走了,嗚~~~~


    品田斷崖

    站在品田山頂上,除了來時路外,其餘三面皆是陡峭的斷崖,好在有前人找出
    了一條好下的路線,避開了大部分的斷稜危崖,不然站在山頭,還真不知要怎
    麼下去。由於路線是在品田山的北面,所以除了垂直的岩壁外,大部分的地方
    都積了一層十來公分後的雪,雖然不厚,但卻非得要穿上冰爪才能通過。不得
    以,換上了雙重靴,扣上冰爪,背包也頓時輕了不少。第一段斷崖,用雙繩重
    裝垂降,拍了不少帥氣的照片。第二段也是重裝垂降,我為了回收傘帶,則輕
    裝下攀。隨然是輕裝,可是第一次穿著冰爪爬這麼陡的露岩,難免還是怕怕的
    ,忍不住還是抓了先前留下來的繩索,聽著冰爪唧唧嘎嘎的刮石頭,頗為心疼。
    第三段比較簡單,有人垂降,有人就抓了繩子直接下。好不容易接回了稜線
    ,已經是午飯時間,回頭看到有人在下第一段斷崖,應該就是台中古錐他們吧。
    只是不知道他們是沒帶繩子,還是趕時間,每個人都大膽的抓著先前留下的繩
    索就爬下來。


    大石頭稜線

    下午的天氣又開始轉壞,雲霧從四面八方湧上。過了品田山之後,積雪越來越
    少,稜線也漸漸轉為裸露的巨岩,隨然已把冰爪脫下,但是穿著厚重的雙重靴
    ,在暴露感極大的稜線上,爬上爬下,仍然不甚習慣,倍感吃力,難怪遠征隊
    都還要訓練穿雙重靴在龍洞爬岩。

    素密達斷崖共有兩層落差,其中是一段橫渡,下崖點要稍微繞一下才找得到
    ,我看錯了一個疊石記號,反而沿著碎石坡一直往下走,浪費不少時間。


    雲達卡

    到了雲達卡營地,天色已經開始轉暗,我急著去找記錄上的刻了「水」字的樹
    幹,想去取些乾淨的水,但是放眼望去都是樹幹,該從何找起,沿著路徑一直
    往前走,把路邊每一根樹幹都看遍,就是沒找到,眼看時候已經不早,這時念
    頭一轉,想到滿地都是雪了,何必大費周章去取水呢?

    吃完晚餐,我試探性的問問,有沒有人想要去翠池看看,沒想到大家都興趣缺
    缺,大概是今天太累了吧。看照片裡的翠池,四周挺拔的玉山圓柏,別有一番
    風情,要是能在池邊住一晚,一定很棒,於是我興起了一個怪念頭。


    ========================================================================= <
    作者  qzt (我就是qzt)                                      看板  MountainClub
    標題  雪聖稜       之三
    時間  Sun Mar  5 20:14:58 2000


    穆特勒布

    穆特勒布是顆險峻的山頭,山徑穿越過森林,走在其中根本想不到,另一側就
    是一瀉千里的峭壁,雲達卡營地就是在這段路上。過了雲達卡不久,是一段頗
    長的山溝,有些時候還必須要面向岩壁下攀,穿著冰爪一路陡下,雖然已不像
    昨日那麼生澀,卻也還是不時的踢下落石,幸好全隊都帶著岩盔,被落石打到
    頭可不是鬧著玩的。


    風"冰"交加

    一接上稜線,馬上就感受到強勁的風勢,只要稍不注意,就會失去平衡。更糟
    的是,風裡還夾雜著冰晶,不僅讓身上所有粗糙的表面,毛髮、背包、雨衣
    ,全都結上一層霧淞,打在臉上更是不好受。於是大家最常做的動作就是背著
    風,雙手靠著冰斧休息,有時候一陣強風不停,還不得不停下來避風,等風
    稍小再走,否則一抬腿就失去平衡。我跟鬍子開玩笑說,如果面向風站個幾分
    鐘,就可以拍張像國外雜誌上鬍子結滿冰的照片了。

    除了風大以外,找路也是挺麻煩的。在能見度只有十來公尺的大霧裡,加上路
    跡被雪覆蓋,只能靠著香青杜鵑叢的疏密,還有路的感覺來找路跟路,有時候
    路稍偏離稜線,就很容易走岔,花些時間爬回來,好在這段稜線分岔不是很多
    ,不然就更加麻煩了。


    雪山北峰

    雪北之前的三岔路,距離基點大概只有五分鐘距離。登頂雪北時,只能憑空想
    像記錄上所言:可以看到竹東五指山、陸場大山。照登頂照時還開玩笑說,這
    種一片霧茫茫的背景,隨便說是哪一顆百岳都可以。附帶一提,這也是我的第
    十顆百岳,可惜未滿二十歲還是不能申請高嚮證。


    三千七的露宿

    雪北到北稜角之間這段路,果然是上上下下小山頭不斷,爬上一個還有一個
    ,天候又如此的惡劣,今天勢必是下不到黑森林了。於是打算沿路找個避風的
    地方,能夠躺平就好。沒想到一直走到四點多,都沒給我們碰到。最後好不容
    易有段避風的山徑,就想將就一下,大家靠著山坡睡吧。我看離天黑還有一段
    時間,不死心的往前再看一看,在一個小山頭的香青叢中,看到個可讓大家躺
    平的地方,也還算避風。

    當晚,我看大家都吃得不多,只有我跟阿達和鬍子吃了三大鋼杯,我想這麼冷
    的天氣,不多吃點怎麼行。

    勉強搭了個四人外帳,躲在結滿霧淞的香青叢中,好不容易把睡袋、露宿袋套
    上,卻怎麼也睡不暖,把衣服抱在胸口,好不容易才睡著。

    一早醒來,外帳上結了一層冰,露宿袋和睡袋的腳部也都凍得硬梆梆的,更糟
    的是,晚上忘了把隱形眼鏡藥水放到睡袋裡,結果都結成冰了。


    ========================================================================= <
    作者  qzt (我就是qzt)                                      看板  MountainClub
    標題  雪聖稜     之四
    時間  Tue Mar  7 21:16:59 2000


    北稜角雪溝

    離開營地後不久,迎面碰到了兩位山友,兩個人都是輕裝,先是說要去攻雪北
    ,後來又跟著我們走,說要走水管路下三六九。隨後鬍子指了指下三六九的岔
    路給他們,就和他們分開了。看著他們殘缺的裝備,實在有點擔心,鬍子還有
    點後悔沒叫他們跟著我們走,不然搞不好又會迷路。(下山後得知他們又在黑森
    林迷路,被伍玉龍撿回來)

    又爬了幾個小山頭,上到了一個立有鐵桿的山頭,才知道已經到北稜角,拍了
    幾張幾乎跟雪北一模一樣的照片。

    想到今天要從北稜角雪溝下到與主峰之間的鞍部,我就很興奮。原本計畫雪訓
    的時候,把這條路線排入繩隊訓練裡,但是卻因為時間和困難度的考量,不得
    不放棄。沒想到因緣際會,才隔不到一個禮拜,我就又回到雪山,而且要從這
    條路線下來。

    過北稜角後一直順著原來的路徑方向直走,下去不久,就發現走到死路一條
    ,三面都是斷崖。只好又爬回去,稍微偏左下,馬上就可以看到明顯的北稜角
    雪溝。積雪的狀況並不是很好,一開始的一段橫渡完全沒雪,溝裡面的積雪還
    算蠻硬的。背著重裝,用法式步伐,沒幾步就下來了,回頭望望這條雪溝,其
    實也不怎麼樣嘛,回去可以告訴攀登隊的伙伴,沒爬到也不需要太遺憾。


    三登雪山

    記得大一的時候第一次來雪山的時候,有一位學長每年都會來雪山。不過像我
    這樣兩個月來三次,兩年來四次的人大概不多吧。

    從北稜角鞍部一直往上爬,終於登頂雪山主峰,這時剛好正中午,主峰上不見
    半個人,我暗暗納悶,這幾天不是擠了一堆雪訓隊在三六九嗎?走到這裡,大
    夥也小小的鬆了一口氣,往後下山的路是雪東線的步道,跟之前的路比起來
    ,可以算是高速公路了。

    鬍子這時又再向我確定一次「這種天氣,你還是要下去翠池嗎?」

    對於兩天前才做的決定,我絲毫不猶豫「來雪山四次,也該去翠池看看吧」
    真的是為了這個原因嗎?我想這只是講給他聽的藉口吧。翠池的景色固然是吸
    引我的原因之一,不過真正驅使我做這個決定的,大概還是一股衝動,渴望能
    夠體會一個人的孤獨。


    碎石坡

    又往回走到北稜角和雪北之間的鞍部,剛才爬得氣喘如牛,現在一轉眼就下來
    ,還差點走過頭。稜線的另一端,是整片的碎石坡,和圈谷這邊的皚皚白雪
    ,實在是天差地遠。沿著用大石頭排成的箭頭標誌,小心的跟著似有似無的碎
    石路跡,石頭上最初只有薄薄的一層霜,再下五十米之後,就可以不用再聽到
    ㄍㄧㄍㄧㄍㄚㄍㄚ的冰爪聲。積雪並不算是很厚,但是岩雪混和的地形,稍沒
    踩穩還是很容易失去平衡。風勢絲毫沒有減小,再加上是走在迎風的這面坡
    ,沒有什麼遮蔽。有點後悔剛才把雪鏡拿下來,冰晶難免會落在垂掛於胸前的
    鏡片上,想要再帶起來的時候,臉上的溫度又會使冰晶融化,起一層霧在鏡片
    上。

    這整段路徑上幾乎沒有植被,多半是把路條直接壓在石頭上,或是用疊石代替。
    有時候稍一不注意,沒跟到路跡,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在加上山腰路不比稜線
    上至少有個方向可跟,得花上一番功夫找路才行。

    綿延的碎石坡過去之後,開始出現了香青跟杜鵑叢,風勢也不知不覺的轉小
    ,越往下走,風也越小,香青也越高大。走在香青林中,和黑森林冷杉純林的
    莊嚴肅穆的感覺完全不同,反而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穿過了一棵ㄇ字形的香
    青樹,我把它看做是翠池的大門,沒過多久就可以看到池畔的舊山屋。


    翠池與我

    我大聲的喊著「呦~~~呵~~~有人嗎?」連風聲都沒有。

    冰爪嚓嚓的踩過雪面,我仔細的端詳翠池,這個台灣最高的湖泊。湖面不是很
    大,嚴格說起來只能算是個池塘而已,最深的地方可能還不到一公尺,不像之
    前新達池的死水,他是雪山溪的源頭,水質可以算是相當不錯,清澈可見底
    ,不如說他是鑲在地上的一面鏡子。

    池邊的怪東西除了土地公廟以外,還有沒有屋頂的石板屋,我就不客氣的佔來
    用。把四人外帳搭在上面充當屋頂,裡面的雪踩實,還有炊事區和裝備區,一
    個人睡實在有點寬敞。

    一切都打點完畢,坐在池畔吃下午茶,這時才發現湖面已經結了一層冰,整
    個人都站上去還不會破,取水的時候還有點不忍心把完整的冰面敲破。隨後沿
    著池子繞了一周,還去撿了幾根餘燼回來,想要在雪地生火試試看。用冰斧的
    ADZE充當山刀來分柴,再用瑞士小刀細分。起初還有點擔心溫度太低,拿塊
    鐵皮墊在底下,隔絕下面的溫度。火勢雖然燒得不快,卻也還不置於熄掉。當
    天晚上,玩火就成了我最大的娛樂。

    天黑了之後,寂寞無聊的感覺越來越強烈,又不想太早睡,怕明天天沒亮就醒
    來。少了昔日伙伴的歌聲和笑鬧,實在有點不習慣,乾脆把無線電打開,邊聽
    線上的人聊天,邊把手套、襪子、內靴,通通拿出來烤乾。

    整個晚上翻來覆去的睡不太著,一會兒是聽到風吹外帳的聲音,自己嚇自己
    ,以為有什麼東西進來了;一會兒又覺得胸口涼涼的,趕緊把Pile抱著睡。
    不過在我最後一次醒來時,天色已經大明。


    ========================================================================= <
    作者  qzt (我就是qzt)                                      看板  MountainClub
    標題  雪聖稜      之五
    時間  Wed Mar  8 20:33:24 2000


    再登雪主

    由於沒有戴手錶的緣故,我始終不知道到底幾點了,只能憑著大概的感覺來猜
    測,眼看天已經大亮,深怕睡過頭,趕不上下午的台汽。草草吃完早餐,發揮
    勘查時迅速拔營的功力,沒有多久,我就踏著昨天的冰爪痕,一步步的往上爬
    ,結束跟翠池的一夜情。

    雖然仍舊是一片白茫茫,跟昨天下午幾乎沒有差別,不過有了先前走來的足印
    ,跟起路來就輕鬆多了。以往上坡時,總是很難照著自己的步調走,不是被前
    面的人擋著,就是停下來等候面的,這次可以肆無忌憚的放大步走,同時可以
    試自己的能耐如何,不過想起林志穎提過,在雪地最好不要到流汗,也就漸漸
    收斂一點。

    走出一開始的這片圓柏林後,風勢仍舊如昨日一般,好在這次是順風行,而我
    也記取昨日教訓,早把雪鏡給帶了起來。這段碎石坡雖然不算是很陡,平均起
    來也不過三十度,但是走起來還是有點累人。法式步、德式步、3 o'clock position、
    cross-body position、倒退走…….各種招式全都拿出來練習,一方面讓各塊肌群
    交替使用,一方面也藉機磨練我的冰爪步。

    途中幾乎沒有休息,我一口氣就爬回了稜線,實在有點想直接就滑雪下圈谷底
    ,但是看下去一片霧茫茫的,什麼也看不到,又想到今年的雪況,還是打消了
    這個念頭,免得到時候運氣好是掉到杜鵑叢,運氣不好就跟石頭撞個正著。
    再次爬上雪主,解說牌上結了一層霜,我大概是今天首登的人吧。稍做休息後
    ,又馬上沿著傳統路線下去,沒過多久,碰到了陽明的雪訓隊,稍微寒暄一下
    ,也順便問問時間,才知道已經九點多了,武陵農場的公車好像是兩點開,我
    不得不加快腳步。


    跑下山

    從雪主之後,不斷的碰上來登頂的人,當然也免不了會問到我是哪一隊的,我
    卻含糊其詞,各種說法紛紛出籠,有時候說是翠池來的,有時候說是走聖稜的
    ,碰到長的像巡山員的,就說是前面那一隊的。

    進了黑森林,積雪越來越少,比起雪訓的時候又少了許多。快出黑森林時,有
    人盯著我的大背包看,一開始我還覺得奇怪,後來聽到人家問,上面有這麼冷
    嗎?我才知道,原來這幾天走在稜線上所結的霜,都還沒融掉,不僅是大背包
    ,連毛帽、外套上都是白白的一層,就連冰斧的鶴嘴跟把柄都還有一層冰。

    下到三六九時,還差幾分十一點,趕緊換上雨鞋,本來還想洗一洗外靴,沒想
    到三六九的水竟然用鑿,只好收收東西,繼續去追公車。

    在雪東碰上了歐陽的雪訓隊,每個人都像是背了三十公斤一樣,我想要是我也
    背成這樣,大概別想走完聖稜。此行深深的覺得,裝備的精簡實在是成敗的一
    大因素。

    過了哭坡之後,就沒有再碰到其他隊伍,只有我一個人獨自品嚐這條已經走了
    六次的山徑,但是也因此沒人問時間,而感到著急。快到七卡時,突然碰到兩
    位國家公園警察,劈頭就問我是哪一隊的,我嚇了一大跳,隨口胡謅一番,好
    在他們的目的不是抓偷跑,好像是說山上有人肺水腫,問我有沒有聽到什麼消
    息。我心理覺得奇怪,看他們兩個背著輕裝,一點都不像是能夠救人的樣子。�
    (後來下山才知道,出事的竟然是走聖稜的另一隊)

    好狗運

    匆匆下至大水池,看到停滿了車子,和一位仁兄蹲在路邊吃泡麵,趕緊上前問
    問時間,已經下午一點。絲毫不敢停留,才剛想到這段產道踢下去少說也要半
    小時,就看到前面一台轎車正在轉彎下坡,二話不說,拔腿就跑,加上大喊大
    叫,總算讓他注意到我,停了下來。
    下午兩點半,我翹著腳,一口ACE餅乾,一口阿薩母奶茶,看著窗外台七甲線
    熟悉的景色呼嘯而過,酸痛漸漸從腳底傳了上來。

    (終於結束了)

    --
    No FeaR,nO LeArn

    ========================================================================= <
    作者  windmill (親愛的)                                    看板  MountainClub
    標題  Re: 雪聖稜      之五
    時間  Thu Mar  9 00:33:00 2000


    入社之前
    我多半也是一人獨攀
    偶爾跟高中同學園區朋友爬山
    直到入了山社
    才了解到責任的重要
    總不能跟隊還隨著性子走
    感謝我的山社入門教授--阿婆

    獨攀雖然沒有跟隊時來的熱鬧
    卻是可以讓自己獨佔整片的寧靜
    對環境生態有更多的時間作觀察
    體制上我也反對個人的登山行為
    但實際生活裡我依舊如此
    該怎麼說呢
    也算一種享受吧

    頭前溪行小胖是我對山社產生崇拜的第一人
    當時不知道他還這麼幼齒...(看不出來)
    以後的山社裡他也可能會是另一個傳說吧

    以往的登山活動
    總是仗著自己的體力蠻幹
    這半年來才開始學所謂的"技術"
    可惜  相見恨晚
    才剛入門什麼都還沒學到就...

    好多東西要學的這一年來才陸續知道都不懂
    多給自己一年的時間還是沒好好把握
    也算是人生吧  呵呵

    現在是邊讀著書邊想著該走路環島好還是...

    不管啦
    五月的活動想開隊的請早點開出來
    到天涯海角我都跟...


    ========================================================================= <
    作者  qzt (我就是qzt)                                      看板  MountainClub
    標題  Re: 雪聖稜      之五
    時間  Thu Mar  9 15:50:42 2000

    快別這麼說啊,俊傳兄
    這樣我會很不好意思

    其實反觀歐美的登山型態
    獨攀的比例並不像台灣這麼低
    而大多數的隊伍(mountaineering)也是只有兩三人
    很少像我們這樣動輒就七八個甚至十幾個
    固然各有各的利弊
    不過獨攀在那樣的登山環境下也比較不會被視為異數
    獨攀有他一定的風險性在
    但是我相信這也是能夠自我成長還有完全體驗大自然的最佳途徑
    在技術性的活動,獨自一人是非常大的考驗,你沒有辦法結繩隊
    所有的困難你也必須自己應付
    不過若是大部分的百岳路線或是大眾化的中程郊山
    我倒是覺得很適合已經有一定能力的人去獨自嘗試
    以國外的標準來看,這些很多都是屬於健行(hiking)的路線
    記得在蘭州街碰到的一位德國人
    他就堅持一個人走完能安縱走
    而他也對於國內朋友一直勸他不要獨行而感到不解

    再來看看我這次去翠池
    其實也不太能算是獨攀
    而且我事前的計畫並不是很充足
    整個決定都是在山上才做的
    加上我的雪地經驗並不算是十分足夠
    這樣做其實是不太恰當的
    不過年輕氣盛,總是想藉機會試試自己有幾兩重
    好在運氣不錯,沒出什麼事
    你這樣捧我
    讓我不知所措

    --
    Never let your
    FEARS
    stand in the way of your
    DREAMS

    ========================================================================= <
    作者  felicity (那樣的雪季)                                看板  MountainClub
    標題  Re: 雪聖稜      之五
    時間  Thu Mar  9 21:46:56 2000

    ※ 引述《qzt (我就是qzt)》之銘言:
    : 獨攀的比例並不像台灣這麼低
    : 而大多數的隊伍(mountaineering)也是只有兩三人
    : 很少像我們這樣動輒就七八個甚至十幾個
    : 固然各有各的利弊
    : 不過獨攀在那樣的登山環境下也比較不會被視為異數
    : 獨攀有他一定的風險性在
    : 但是我相信這也是能夠自我成長還有完全體驗大自然的最佳途徑
    : 在技術性的活動,獨自一人是非常大的考驗,你沒有辦法結繩隊
    : 所有的困難你也必須自己應付
    : 不過若是大部分的百岳路線或是大眾化的中程郊山
    : 我倒是覺得很適合已經有一定能力的人去獨自嘗試
    : 以國外的標準來看,這些很多都是屬於健行(hiking)的路線

        小心我把這一段quote到我的報告裡!^0^

        沒有勇氣獨攀  也許是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念頭

        但是我也很羨慕你有這樣的經驗

        無關當初這決定的是非  我很敬佩你對自我要求的決心與毅力

        好。小。胖。

    --

            她,一隻住在貝殼裡的毛毛蟲


    ========================================================================= <
    ========================================================================= <

    --
    猶巴  邊境第一劍客  流浪於腐海深處  尋找腐海和生命的秘密 ....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ocean223.na.ntu.edu.tw]
    ※ X-Info: pastt -> past.bbs@bbs.ntnu.edu.tw

 

留言回應